2014年7月8日星期二

中国北方缺水却背负滋养南方重担



KEMP专栏》中国北方缺水却背负滋养南方重担
 


路透伦敦77 - 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南部和东部城市对粮食的需求旺盛,加剧了乾旱的北方省份的缺水情况,使中国的环境问题恶化。
高度发达的沿海省份的消费大多依赖缺水的北方省份的水资源(进行生产),比如新疆、河北和内蒙古,这就严重加剧了这些地区的缺水情况,一组国际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写道。
沿海富裕省份以牺牲欠发达地区生态系统品质为代价,从国际出口中获得经济利益,马里兰大学及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研究员在(20146月出版的中国水资源稀缺的事实”)中总结道。
中国的雨雪主要集中在南部及西南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应是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
但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省份经历了最快的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大量农田用于工业及住宅建设。
中国农业生产相应地向少雨的北方和内陆地区转移。
**比较优势**
2007年,中国各省份之间约有1,090亿立方米水以虚拟水的形式进行交易,即包含在新鲜和加工食品中。
虚拟水流动主要是从新疆、内蒙古、河北、宁夏和甘肃等农业省区流向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以及山东、浙江和广东等东部沿海工业大省。
水在地区之间的转换恰好说明了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与北方相比,中国南方各省在工业和农业均占有优势。但他们的工业优势更为突出,所以南方偏重于工业生产而迫使北方专注于农业。
随着东部沿海省市加快工业化的脚步,农业生产被更为乾旱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所承担。
研究人员解释道,过去30年来最关键的变化就是南部地区在工业生产上做得更好,而非北部区域在农业上做得更好。
年降雨量不到10厘米的新疆每年运送数十亿吨水至上海(年降雨量1米或以上)及广东(年降雨量2-3)
农业占新疆用水量的98%,内蒙古占84%,河北占83%;反观广东仅占67%,上海占31%
**南水北调**
工业及水资源失衡,令中国环境问题更加恶化。中国北部已饱受沙尘暴之苦,污染情况远较南部更为严重。如今该区域承受更多来自水资源的压力。
举例来说,浙江为中国东岸出口大省。据研究人员指出,浙江省因出口所感受到对生态的冲击仅达20%,其余均转嫁至中国其他地区,其中包括新疆(40%)、河北(7%)及内蒙古(5%)
北方省份增加灌溉并依靠开采地下水,取得了农业产量的提高,但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这样做并非长久之计。
为此政府启动了颇有争议的南水北调项目,计划通过一系列引水渠向北京和北方其他地区每年输送近450亿加仑的长江水。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土木工程项目,预算是三峡工程的两倍,预计到2050年才能彻底完工。
但研究人员认为,如果鼓励北方省份减少水资源耗费巨大的粮食生产,转而侧重于附加值较高而用水较少的生产项目,这样做也许更加高效。
然而,政府鼓励西部省份进一步发展工业的努力迄今为止成效有限。过去10年里南方省份的工业优势变得更加明显,导致北方地区水荒更严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