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世界上几个主要预印本(Preprint)文库系统
[转载]
|||
[Arxiv.org] 推荐 -- 中国数理科学电子预印本镜像库。
访问站点1: http://www.arxiv.org/
访问站点2: http://xxx.arxiv.cornell.edu/
访问站点3: http://cn.arxiv.org/
访问站点4: http://arxiv.org/ (美国主站)
[http://www.sissa.it/library/preprints.html] -- Physics / General 、Astrophysics 、Mathematics 、Neurosciences and Biology 、Computer Science 、Economic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E-prints archives / Digital Libraries
数 学:
[http://www.math.uncc.edu/preprint/] -- Department of Methematic and 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print Achives 数学类预印本数据库,文件为PDF格式。
[丹麦南丹麦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系预印本文档] -- http://www.imada.sdu.dk/Research/Preprints/
[德国达姆斯坦特大学数学系预印本] -- http://wwwbib.mathematik.tu-darmstadt.de/Math-Net/Preprints/Welcome.html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数学系预印本系列(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Math Department Preprint Series)] -- http://www.math.okstate.edu/preprint/
[俄罗斯圣彼得堡数学学会预印本] -- http://www.mathsoc.spb.ru/preprint/
[非线性科学(Nonlinear Sciences)] -- http://xxx.lanl.gov/archive/nlin
[Geometric Integration Preprint Server] -- http://www.focm.net/gi/gips/
[关于几何学与组合群理论(MAGNUS Preprint Archive)] -- http://xxx.lanl.gov/archive/math
[计算和语言预印本(Computation and Language)] -- http://xxx.lanl.gov/archive/cmp-lg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数学系预印本文档] -- http://www.math.ucsb.edu/~mgscharl/preprints/UCSBpreprints.htm
[逻辑学小组预印本系列(Logic Group Preprint Series)] -- http://www.phil.uu.nl/preprints/lgps/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数学系电子预印本系列] -- http://www.math.lsu.edu/~preprint/
[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预印本服务器(Mathematic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 http://www.msri.org/publications/preprints/index.html
[美国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预印本系列] -- http://www.ima.umn.edu/preprints/new.preprintlist.html
[密码研究预印本(Cryptology ePrint Archive)] -- http://eprint.iacr.org/
[挪威科技大学数学系预印本系列] -- http://www.math.ntnu.no/preprint
[Preprints on Conservation Laws] -- http://www.math.ntnu.no/conservation/
[数学(Mathematics)] -- http://xxx.lanl.gov/archive/math
[数学预印本检索系统(The Mathematics Preprint Search System)] -- http://mathnet.preprints.org
[数学物理预印本文档(Mathematical Physics Preprint Archive)] -- http://rene.ma.utexas.edu/mp_arc
[数学物理学(Mathematical Physics)] -- http://xxx.lanl.gov/archive/math-ph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数学系预印本] -- http://www.math.auckland.ac.nz
[伊利诺斯州大学AIM预印本(数学)] -- http://www.aimath.org/preprints.html
关于预印本网站之一:最佳预印本网站:arxiv.org
最佳预印本网站:arxiv.org
目前有物理(Physics),数学(Mathematics),非线性科学(Nonlinear Sciences),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定量生物学(Quantitative Biology)几大领域。
该预印本库由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维护,并符合康乃尔大学的学术标准。arXiv由金斯帕(Paul Ginsparg)于1991年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创建,是理论科学家公布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
arXiv在全球有很多镜像服务器,中国用户最好使用中科院理论所提供的镜像服务器(cn.arxiv.org)。
此外,有很多文献检索服务都是基于arXiv的数据的,如CiteBase([url]http://www.citebase.org/)[/url]提供每篇论文的引用率及下载次数信息(仅限英国镜像)。
arXiv.org的前身是xxx.lanl.gov,堪称是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的先驱,其创始人是Paul Ginsparg,关于Ginsparg与arXiv.org的故事可以从下面这个网址读到:
http://www.qiji.cn/news/open/2003/11/28/20031128232449.htm
目前有物理(Physics),数学(Mathematics),非线性科学(Nonlinear Sciences),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定量生物学(Quantitative Biology)几大领域。
该预印本库由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维护,并符合康乃尔大学的学术标准。arXiv由金斯帕(Paul Ginsparg)于1991年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创建,是理论科学家公布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
arXiv在全球有很多镜像服务器,中国用户最好使用中科院理论所提供的镜像服务器(cn.arxiv.org)。
此外,有很多文献检索服务都是基于arXiv的数据的,如CiteBase([url]http://www.citebase.org/)[/url]提供每篇论文的引用率及下载次数信息(仅限英国镜像)。
arXiv.org的前身是xxx.lanl.gov,堪称是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的先驱,其创始人是Paul Ginsparg,关于Ginsparg与arXiv.org的故事可以从下面这个网址读到:
http://www.qiji.cn/news/open/2003/11/28/20031128232449.htm
arXiv.org最初创立于1991年,那个时候甚至连万维网(WWW)都还不存在,但Paul Ginsparg的创造被证明很受他的同行们欢迎,高能物理学家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并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很快曼延到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其他领域。
物理学家群体之所以如此快地接受arXiv,这与职业物理学家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有关的。自从本世纪初,量子力学诞生以来,物理学家就一直处在“亢奋”的 状态,把新的量子力学运用于更小的亚原子领域,或运用于更大的固体物理,乃至整个宇宙被证明是个巨大的科学淘金运动,重要的发现一个接一个,似乎永远不会 间断,因此用最快的速度交流理论和实验的进展就成了大家的需求,而将文章发表,再从期刊上读到同行的文章将会耽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对工作在第一线的物 理学家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半年时间可能会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光荣”拱手让给自己的同行,甚至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因此工作在最前沿的物理学家习惯于互相 交换自己最新工作的论文预印本(preprint),所谓预印本就是处在投稿前的已完成的科学论文。
如:我们在阅读李杨的科学经历的时候,会发现早在上世纪50年代预印本就很流行,并且确实起到了促进科学社群交流,加快科学进步的作用。
...1956年 8月杨振宁收到了芝加哥大学欧米(R.Oehme)的信,此信是欧米看了杨振宁和李政道关于宇称不守恒的预印本后写的。此信导致了他们三人于1956年底 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将字称不守恒的考虑推广到电荷共轭不守恒与时间反演不守恒。这篇文章奠定了以后讨论ß衰变中三种不守恒现象的 基础。...
因此工作在最前沿的物理学家本来就有使用预印本的习惯,而Ginsparg工作的真正意义是把它们集中地放到互联网上,使每个物理学家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 本来是私人之间流传,只有小圈子精英物理学家才能读到的预印本。而有了arXiv之后,每个物理学家,特别是来自“第三世界”物理学家在获取最重要科研动 态的方面,不再那么落后了,时差几乎不存在了,而从前这个时间差至少是一年,许多最重要的工作已经被别人做完了,你才知道一年前的进展。
从这个角度arXiv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全世界的物理学研究“一体化”了,不论你是在英国剑桥、波兰克拉考或印度加尔各答,你都将有机会第一时间知道物 理学领域最新的进展。而最近物理学在超弦、超导等热门领域的巨大进展,无不与arXiv联系在一起。Ginsparg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麦克阿瑟 奖。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看出来Ginsparg的工作可以说是在无意识中就改变了物理学家交流的方式,并一举获得成功。当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预印本文库也逐渐开始碰到新问题,抛开版权等问题不说,我们主要讨论预印本文库的“质量控制”问题。
在arXiv的诞生之初,“质量控制”并不是问题,因为它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全部是一流的高能物理学家。预印本的上传、批准等全部是自动完成的。甚至它的读 者也全部是高能物理学家或未来的高能物理学家。但随着arXiv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可以使用互联网的普通用户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也在逐渐改变。但 arXiv的调整仍然不是很大,如果你有一个合法的所属科研单位(通过Email地址判断)即可。即arXiv不是一个向大众完全开放的社区,如果你要发 言,必须证明你是来自学术科研机构的,需要有个.edu后缀Email地址做为注册地址。其他则依然照旧,自动提交,自动批准,没有人去审核提交文章的质 量和相关度。这种“无为而治”的方法还是颇为成功的,虽然存在少数垃圾文章,但我们极少碰到。
只到2004年1月,随着越来越多的预印本被提交,arXiv才逐步引入审核机制,要求不活跃的研究者在提交预印本时需得到该领域活跃研究者的认可。 arXiv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预印本文库对该领域科学家的可用性,保证文章的相关度和基本的质量。arXiv从诞生之日起,其定位就是为职业科学 工作者服务的,因此arXiv“封杀业余研究者”也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附预印本说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