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

科学家发现“长生不老仙丹”新元素 可延寿50%

科学家发现“长生不老仙丹”新元素 可延寿50%


    核心提示:英国《自然》杂志5月15日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衰老的研究报告,科学家们宣布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饮食中添加α-酮戊二酸,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50%左右。
    延缓甚至抵抗衰老是一个梦吗?如果能把目前对实验室线虫进行的生命科学研究应用到人类身上,或许大有可为。英国《自然》杂志5月15日在线 发表了一篇关于衰老的研究报告,科学家们宣布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饮食中添加α-酮戊二酸,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50%左右。而α-酮戊二酸,这种能量代谢的中间产物,似乎能够起到和限制饮食类似的延缓 衰老的作用。新的发现对于衰老和年龄相关的疾病来说,会带来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
    在既往的研究中,人类已发现饮食限制与衰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一系列生物中,限制热量或者限制进食可以延长寿命,并推迟与衰老相关疾 病的发生;同样的,通过基因或药物干扰营养或者能量代谢也可以获得延长寿命的好处。目前,尽管有好几个调控衰老过程的代谢产物已经被发现了,但还不清楚它 们具体的调控方法。
    此次的实验对象为秀丽隐杆线虫,其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独立生存的线虫,也是第一种完整遗传密码被科学家绘制成图的动物。由于具有固定的细 胞渊源的优点,科学家很早就开始利用这种线虫来研究细胞凋亡遗传调控的机制,使它成为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模式生物。2013年,美国研 究人员就曾通过稍微调整秀丽隐杆线虫的两个基因通路,使这种动物的寿命显著增加。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黄晶(音译)和她的研究团队此次针对秀丽隐杆线虫的饮食进行了实验,从而发现代谢产物α-酮戊二酸能够延缓秀丽隐杆线虫的衰老。他们同时还确认了这种物质产生如此影响的机制。
    研究表明,这种代谢产物作用于三磷酸腺苷合酶(涉及能量生产的一种酶)来产生类似限制饮食的状态。因此他们推断,给秀丽隐杆线虫提供的α- 酮戊二酸,可以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来达成延长寿命的作用。研究人员同时提出,这一机制可能为治疗干预提供了目标,但要将相关成果应用于延长人类生命,还需要 多年研究才行。
    总编辑圈点
    我丝毫不怀疑现代科学能找到延缓衰老的“长生不老仙丹”。但生命除了长度,还有质量,那些吃仙丹的帝王甚至连生命的自然长度都没达到,就先 死在了生命的低质量上。神话故事中将仙丹作为少数神仙的特供是有一定道理的,生物的进化靠的便是死与生的迭代,延缓了衰老速度也就抑制了新生命的生机,个 体的利益可能成为整个生物界的灾难,仙丹恐怕不会带来皆大欢喜的世界。当然,研究进展还远没到这一步,但杞人忧天却是需要的。(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张梦然)

商业闭环的价值和难题,从网购、团购、导购谈起

商业闭环的价值和难题,从网购、团购、导购谈起

团购和导购行业,它们所处的行业其实在闭环打造的进程中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整体的商业体系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补缺的地方。但或许正是这种不完整,才蕴含有无穷的商业潜能。

O2O
当很多人谈论“闭环是一个伪命题”的时候,相信不少真正的业内人士都会报以“呵呵”。所谓互联网的闭环,就是说依靠核心产品使得整个商业模式链条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价值,各个环节之间都有一种环环紧扣的循环关系——而如果一旦缺少两个中的任何一个功能,都不能称之为闭环。
网购属于最典型的商业模式闭环,而如今闭环这个词常常被应用在O2O模式下。再联想到团购和导购行业,它们所处的行业其实在闭环打造的进程中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整体的商业体系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补缺的地方。但或许正是这种不完整,才蕴含有无穷的商业潜能。

两种形态的商业闭环
先举我碰到过的两个例子,以此来简单阐述一下商业闭环的价值:
还在北京的时候,去商场买一个派克IM系列的钢笔,当时的专柜价是160元,我在问柜员有没有折扣的时候,他直接推荐我去天猫旗舰店购买,现在正在做活动只需要150元,当时被那个帅哥柜员感动的稀里哗啦。
另一个例子是去一家非常好吃的餐馆(为避免商家的麻烦,故隐去名子)去吃梭边鱼,吃完之后,我问服务员有没有优惠券,顺势就掏出手机打算用大众点评客户端去查一下,这时候服务员告诉我,你不用下载优惠券了,我们直接按优惠后的价格给你……
这两件事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启示,第一个例子中,除去派克的帅哥店员看我娇俏可爱(自恋一下,勿喷啦)的因素外,他主动给我推荐一个优惠的渠道,可以 说明他不介意我是从天猫上购买还是从店里直接购买,甚至是还在有意的引导我去逛他们的天猫旗舰店。但在第二个例子中,服务员明显是有意的让我绕开大众点 评,使我和他们之间产生更直接的交易。当然,我们看来店员的行为一定是老板所授意的。
同样是融入了网上的这一个环节,为什么一家有意的去迎合,一家却避之惟恐不及?其实造成这两种态度最大的原因就是闭环所带来的价值。
我在天猫店购买,只要是正常流程,不出现售后等各种问题的话,我一般会给一个好评。即便我忘记了,几天之后天猫也会默认给一个好评。而这些好评,可以给这家店和这件商品带来一些信用的积累,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购买。
而我通过大众点评下载优惠券,商家实际上并不能获得太多的好处,相反,如果点评是按优惠券下载给商家收费,商家还要付给点评推广费。虽然点评上也有 商户评论信息,但并没有完全的融入到用户的消费流程之中,即就算我吃了,并且也是事先从点评上看的推荐菜、下的优惠券,但最终评不评价完全要看我的心情。
餐馆的做法非常具有代表性,也就是O2O模式往往在线下环节难以形成闭环,这也是O2O模式不足够成熟,急需要解决的痛点所在。
而淘宝在线商城的模式,就完成了一个典型的商业闭环。淘宝的伟大之处在于将用户选择、购买、支付、评价、售后的各个环节都放到了一条线上,并且以此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在这个闭环中,消费者、商家和淘宝分别各司其职,通过维护这个闭环来最终获益。
但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这个闭环并没有形成,即大众点评其实并没有能够使得三方形成一个利益的集合体。服务商更多的对商家提供的是一个松散的服务体系,对其店面的推广、二次营销并没有太好的引导。这同样也是服务类团购网站所面临的问题。

团购模式解决了闭环问题,但服务任仍有局限性

团购的价值在于给团购网站提供了一个预收费系统和相对完整的闭环验证体系。团购的大致流程是,消费者在团购之后是付钱给了团购网站,然后由团购网站 发给消费者一个验证码,消费者拿着这个验证码可以直接吃饭。然后商家就必须记录下来这个验证码去和团购网站结算,最后团购网站根据销售额来收取一定的佣 金。
这个好处在于,商家和团购网站都不用担心相互有“逃单”的行为,像前文提到的去新辣道吃饭,店员绕过大众点评的做法,在团购之中就不可能会出现。但仅仅这样,其实并不能满足商家的需求。
团购的本质其实是商家通过减少自身的利润来拉来客户,团购网站在其中扮演的作用是将这个优惠的信息让更多的人知道,也就是媒体。但商家逐渐会觉得, 我减少利润拉来的客户,最后招来的往往是那些贪便宜的人,而真正能够转化为可以赚钱也就是忠实客户的人非常少,如果是这样的话,对自己来说又会有什么价值 呢?
这种问题最终往往会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团购的价格优势逐渐失去,商家想的是,反正在团购网站上相当于投广告,还不如少亏一点,把价格提上来。好像有一份统计,团购在不到3年的时间,涨价70%。但这种情况会导致用户的不满,如果团购没有价格优势,用户为什么还要用团购呢?第 二种情况是,团购上的优质商家在慢慢减少,而普通的商家在不断的增多,在优质商家看来,团购其实就是在帮忙拉来了新客,但并没有什么后续的服务,与其这 样,干嘛还要做团购呢?最经典的例子是,万达院线就已经很少再做团购了。这种情况会让消费者感到,团购上都是一些新的商家,一些知名商家都不做团购了。如果团购网站上都没有那些知名商家的话,用户还会用团购么? 
不过,好在中国商户的数量足够多,暂时还没有出现这种迹象。但从长久来看,团购的尴尬终将会导致这些团购网站开始向服务的纵深领域发展。还是以大众 点评为例,在下一步大众点评很可能会在给商户提供拉新服务之后,将优惠券与其商户评价相结合,即用户可以免费下载优惠券,但前提可能需要给商户一个评价, 或者是改变优惠券自由下载的模式,通过点评团购消费之后,点评会立即再发给消费者一个优惠券,以此来刺激用户的二次回头。接着,根据用户的购买记录,点评 可以给这些用户办理一张虚拟的在线会员卡,让这些用户无论商家有没有优惠信息,都可以随时享受到一个折扣,如果更进一步,还可以有一些特权,比如无需排号 等等。
以此为基准点,最终点评很可能还需要帮助商户建立其CRM体系,帮助商户区分出哪些是新客、哪些是回头客、哪些是忠诚用户,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营销。 同时,点评还可以发展其在线预定、在线点餐等类似于OpenTable的服务,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商业闭环。在这其中,很可能需要的是类似于微信服务帐号 和微信支付帮助实现,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孤傲的点评同意腾讯入股的原因之一。

导购:评价闭环的价值
其实在根本上,本地生活服务需要解决的是在团购现有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一个评价和支付闭环的统一。同样在导购领域,其实也需要经历这个流程。不过,从目前国内类似于美丽说、蘑菇街、折800这样的导购网站发展来看,这种闭环的价值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导购在其闭环之路上,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目标网站,即目标网站原本的体系。虽然美丽说、蘑菇街现在已经都转型为自营,但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用的 导购平台的运营模式,只不过从之前将流量导向淘宝转为了自营平台(其实现在在美丽说和蘑菇街上,也还有一部分流量是导向淘宝天猫的)。而这也恰恰能够帮助 导购网站更好的完成自己的闭环。对于这种以导购运营切入自建商城的特色运营模式,我们干脆将其称之为“导购平台”。
之前我在《导购平台,无差异则无未来》一文中简单提到过,导购的生命线在于其差异化的生存,也就是能否帮助用户进行挑货。但从导购更加长远的发展来看,如何与用户产生更加多的互动从而产生更多有意的东西反哺给导购网站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淘宝上,用户购买之后需要给予好评,而在导购平台上,经常的做法是用户开放性的评论。无论这个用户有没有购买,都可以给这个商品进行评价。这种体 制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用户很难找到哪些是真正有用的信息。对于这个问题,导购网站的解决对策是,更多的用PGC也就是编辑推荐的内容来增强用户的信任 度。比如美丽说经常会做一些潮人搭配专题,而折800做的就更加干脆,所有推荐的商品都由自己的编辑去跟商家砍价。
但这明显不是长久之计,只依靠编辑推荐的方式,最终很可能会导致用户的兴趣点降低,一个月每天看可以,但一年、两年、三年……用户的难免会产生审美 疲劳。晒单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再有购买过的用户才能进行晒单(比如提供物流帐号、订单号等等),这样用户就可以迅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而导购网站可 以给晒单用户一些积分或者其它奖励,来维持晒单的积极性。
购买晒单-奖励-购买-晒单,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评价的闭环。从现在的导购网站来看,折800虽然有一个可以供用 户免费换取奖品的积分商城,但缺少晒单的流程,美丽说、蘑菇街在奖励体系上不够完善,什么值得买也是没有形成很好的积分体系,而55BBS的问题是用户太 窄,受地域限制,而且不够专注,线上线下都有,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化。
而对于支付的闭环,很多人认为导购网站并不涉及到支付的环节,追求这个闭环又会有什么意义?
实际上,在上面那个评价闭环之中,如果导购平台能有一个支付的反馈,其实就更容易实现这个闭环。其实如果淘宝客能够实时的反馈给商家数据的话,导购 平台的闭环中就很容易确认是否是购买晒单了。这也是为什么美丽说、蘑菇街在转成自营平台之后,更有了实现这种闭环的土壤。因为这个购买数据可以有一个更实 时的反馈,可以让用户都更有积极性去贡献有价值的内容,而商家也会对这个内容更加重视。

商业闭环的魔力,其实体现在各个我们无意识的角落。实现了闭环,就能够将各个商业环节打通,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但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为巨头的公司而言,闭环完成的越多其实也往往意味着它的业务线越完整,商业壁垒越高。

[图]一览谷歌大型数据中心内部:五颜六色的世界

[图]一览谷歌大型数据中心内部:五颜六色的世界

2014-05-17 07:35:08 11145 次阅读 稿源:腾讯科技 10 条评论
谷歌提供的各项服务都需要强大的数据中心提供支持。偌大的数据中心内部仿佛工厂,各色管道、罐体分布其中。图为达拉斯州工厂里的彩色管道。这些管道负责谷歌达拉斯数据中心里的水运输。蓝色管道送入冷水,红色管道送出热水,等待冷却。
芬兰冷却工厂。芬兰哈密那的谷歌数据中心,厂房上方俯视图。这里仅使用海水冷却服务器。
“蓝光”服务器。佐治亚州道格拉斯郡的谷歌数据中心,服务器使用节能型蓝光LED作为指示灯。
爱荷华州的谷歌“大耳朵”。这些巨型天线位于爱荷华州康瑟尔布拉夫斯市(Council Bluffs),专门用于接收网络信号。同时,这些天线为谷歌光纤电视服务的数百电视频道提供了信号源。
康瑟尔布拉夫斯的窗帘。谷歌康瑟尔布拉夫斯数据中心使用透明的塑料窗帘将机房与外界隔离。地面的空调向机房内供应冷气,窗帘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机房内的冷气环境。
重复利用老旧罐体。芬兰哈密那,谷歌重新利用了废气造纸厂的大罐子。
彩色管道。谷歌道格拉斯数据中心,工人骑着图中的小自行车在工厂里穿行。
大天花板俯瞰。谷歌康瑟尔布拉夫斯数据中心顶棚,使用了巨型钢结构作为支撑。
这些管道有U型弯。U型结构是为了适应内部液体温度变化,使管道具备一定延展性。
彩色光缆。达拉斯数据中心里的彩色光缆。
谷歌康瑟尔布拉夫斯数据中心中枢。图中是该数据中心的路由器和交换器。这个建筑内光纤网络的网速是普通家用连接速度的20万倍。光纤可以延着上方的黄色桥架布线。
防火设施。高压输水管道,随时准备灭火。
冷却水罐。这样的大水罐可以存储24万加仑(约908立方米)水,用于数据中心降温。
搜索引擎备份。谷歌伯克利数据中心备份磁带库特写。每个磁带都有唯一的条形码,供谷歌机器人系统精准定位。
数据中心需要大空间。数据中心需要足够空间来部署冷却系统。
梅斯县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架。俄克拉荷马州梅斯县数据中心,每台服务器由不同颜色的光缆与四台路由器连接。标记颜色是为了在设备故障时方便替换。

2014年5月2日星期五

人类首次发现天然的转基因现象——冠瘿病

人类首次发现天然的转基因现象——冠瘿病


          DNA之父告诉您:人类首次发现天然的转基因现象——冠瘿病
            (副标题:您会反对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根瘤农杆菌吗?)

  【前言】现在转基因工程在中国之争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让我们来看看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D.WATSON)等的文章,正本清源,寻找:什么是人类首次发现的自然界产生的转基因现象?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根瘤农杆菌,是如何转基因的?是谁发现的?少数人认为,凡是天然的就是安全的,凡是后天技术改造的就不安全,但自然界存在的转基因工程时时发生,它是怎么变成了人类所掌握的转基因工程技术呢?
                   
                                                 


                                                           James Dewey Watson

冠瘿病(crown gall disease)会使植物茎部长出丑陋的“肿瘤”,称为虫瘤(gall)。那是由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所引起的,这种细菌会感染植物被草食性昆虫咬伤的部位。
                 
 图1 植物感染根农杆菌后得了冠瘿病,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的自然界产生的转基因现象
这些寄生细菌发动攻击的方式令人惊异。它先建立一个管道,从这个管道把自己的遗传物质包裹送入植物细胞内。这个包裹里含有取自一种特殊质体的DNA片段(博主注:质粒),这段DNA在用蛋白质保护膜包装后,才经由管道送出去。
包裹在送出后,会像病毒DNA一样,和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DNA片段在寄宿后,不是像病毒一样大量制造自己的复本,而是制造植物生长激素和当做细菌养分的特化蛋白质。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正反馈回路,同时刺激植物细胞分裂和细菌生长:生长激素促使植物细胞更快速地增殖,而入侵的细菌DNA会在每一次细胞分裂时,和宿主细胞的DNA一起复制,因此可以制造愈来愈多的细菌养分,以及植物生长激素。
对植物而言,这种疯狂失控的生长结果是一个瘤状肿块,亦即虫瘿;对细菌来说,虫瘿就像被迫替细菌制造所需物质的植物工厂,而且产量还不断增加。根癌农杆菌的寄生策略可以说非常聪明,它把剥削植物变成了一门艺术。
根瘤农 杆菌寄生方式的细节,是20世纪70年代时由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奇尔顿(Mary-Dell Chilton),以及比利时根特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 of  Ghent)的范孟塔古(Marc van Montagu)和谢尔(Jeff Schell)解开的。
当时有关重组DNA的辩论正在爱希勒玛和其他地方如火如荼地开展。后来奇尔顿和她西雅图的同事挖苦道,其实根癌农杆菌早就“公然违反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方针”,因为它在没有P4防护设施的保护下,把DNA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身上。
。。。
根瘤农杆菌是将外来DNA送入植物体内的现成输送系统,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基因工程师。
1983年1月,在迈阿密举行的一场划时代会议上,奇尔顿、孟山都公司的豪许(Rob Horsch)、以及谢尔各自发表了独立的研究结果,证实根瘤农杆菌足以担当大任。
。。。
于是就有奇尔顿的新雇主先正达公司(Syngenta)和孟山都公司的专利之争,侵权与反侵权之争。。。也就有了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的大量出现!


     图2  转基因抗虫棉的构建示意图(找不到根瘤农杆菌直接感染植物的图,用此代替)

————节选《DNA 生命的秘密》【美】詹姆斯·沃森 安德鲁·贝瑞 著      陈雅云 译

介绍世界上几个主要预印本(Preprint)文库系统

介绍世界上几个主要预印本(Preprint)文库系统

[转载]


已有 480 次阅读 2013-11-4 17:3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论文发表 display 工作者 style 电子
介 绍: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刊物发表,而出于和同行交流的目的自愿通过邮寄或网络等方式传播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 等文献。与刊物发表的论文相比,预印本具有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争鸣的特点。从预印本网站上获取信息,一般电子预印本比印刷版论文发表早1-2年。这对前 沿科学的研究人员有一定参考性。
  
  [Arxiv.org] 推荐 -- 中国数理科学电子预印本镜像库。
         访问站点1: http://www.arxiv.org/
         访问站点2: http://xxx.arxiv.cornell.edu/
         访问站点3: http://cn.arxiv.org/
         访问站点4: http://arxiv.org/ (美国主站)
        
 [http://www.sissa.it/library/preprints.html] -- Physics / General 、Astrophysics 、Mathematics 、Neurosciences and Biology 、Computer Science 、Economic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E-prints archives / Digital Libraries

 数 学:

 [http://www.math.uncc.edu/preprint/] -- Department of Methematic and 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print Achives 数学类预印本数据库,文件为PDF格式。

 [丹麦南丹麦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系预印本文档] -- http://www.imada.sdu.dk/Research/Preprints/

 [德国达姆斯坦特大学数学系预印本] -- http://wwwbib.mathematik.tu-darmstadt.de/Math-Net/Preprints/Welcome.html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数学系预印本系列(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Math Department Preprint Series)] -- http://www.math.okstate.edu/preprint/

 [俄罗斯圣彼得堡数学学会预印本] -- http://www.mathsoc.spb.ru/preprint/

 [非线性科学(Nonlinear Sciences)] -- http://xxx.lanl.gov/archive/nlin

 [Geometric Integration Preprint Server] -- http://www.focm.net/gi/gips/

 [关于几何学与组合群理论(MAGNUS Preprint Archive)] -- http://xxx.lanl.gov/archive/math

 [计算和语言预印本(Computation and Language)] -- http://xxx.lanl.gov/archive/cmp-lg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数学系预印本文档] -- http://www.math.ucsb.edu/~mgscharl/preprints/UCSBpreprints.htm

 [逻辑学小组预印本系列(Logic Group Preprint Series)] -- http://www.phil.uu.nl/preprints/lgps/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数学系电子预印本系列] -- http://www.math.lsu.edu/~preprint/

 [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预印本服务器(Mathematic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 http://www.msri.org/publications/preprints/index.html

 [美国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预印本系列] -- http://www.ima.umn.edu/preprints/new.preprintlist.html

 [密码研究预印本(Cryptology ePrint Archive)] -- http://eprint.iacr.org/

 [挪威科技大学数学系预印本系列] -- http://www.math.ntnu.no/preprint

 [Preprints on Conservation Laws] -- http://www.math.ntnu.no/conservation/

 [数学(Mathematics)] -- http://xxx.lanl.gov/archive/math

 [数学预印本检索系统(The Mathematics Preprint Search System)] -- http://mathnet.preprints.org

 [数学物理预印本文档(Mathematical Physics Preprint Archive)] -- http://rene.ma.utexas.edu/mp_arc

 [数学物理学(Mathematical Physics)] -- http://xxx.lanl.gov/archive/math-ph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数学系预印本] -- http://www.math.auckland.ac.nz

 [伊利诺斯州大学AIM预印本(数学)] -- http://www.aimath.org/preprints.html

关于预印本网站之一:最佳预印本网站:arxiv.org


最佳预印本网站:arxiv.org

  目前有物理(Physics),数学(Mathematics),非线性科学(Nonlinear Sciences),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定量生物学(Quantitative Biology)几大领域。

该预印本库由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维护,并符合康乃尔大学的学术标准。arXiv由金斯帕(Paul Ginsparg)于1991年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创建,是理论科学家公布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

arXiv在全球有很多镜像服务器,中国用户最好使用中科院理论所提供的镜像服务器(cn.arxiv.org)。

此外,有很多文献检索服务都是基于arXiv的数据的,如CiteBase([url]http://www.citebase.org/)[/url]提供每篇论文的引用率及下载次数信息(仅限英国镜像)。
arXiv.org的前身是xxx.lanl.gov,堪称是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的先驱,其创始人是Paul Ginsparg,关于Ginsparg与arXiv.org的故事可以从下面这个网址读到:
http://www.qiji.cn/news/open/2003/11/28/20031128232449.htm

  arXiv.org最初创立于1991年,那个时候甚至连万维网(WWW)都还不存在,但Paul Ginsparg的创造被证明很受他的同行们欢迎,高能物理学家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并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很快曼延到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其他领域。

物理学家群体之所以如此快地接受arXiv,这与职业物理学家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有关的。自从本世纪初,量子力学诞生以来,物理学家就一直处在“亢奋”的 状态,把新的量子力学运用于更小的亚原子领域,或运用于更大的固体物理,乃至整个宇宙被证明是个巨大的科学淘金运动,重要的发现一个接一个,似乎永远不会 间断,因此用最快的速度交流理论和实验的进展就成了大家的需求,而将文章发表,再从期刊上读到同行的文章将会耽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对工作在第一线的物 理学家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半年时间可能会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光荣”拱手让给自己的同行,甚至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因此工作在最前沿的物理学家习惯于互相 交换自己最新工作的论文预印本(preprint),所谓预印本就是处在投稿前的已完成的科学论文。

如:我们在阅读李杨的科学经历的时候,会发现早在上世纪50年代预印本就很流行,并且确实起到了促进科学社群交流,加快科学进步的作用。

...1956年 8月杨振宁收到了芝加哥大学欧米(R.Oehme)的信,此信是欧米看了杨振宁和李政道关于宇称不守恒的预印本后写的。此信导致了他们三人于1956年底 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将字称不守恒的考虑推广到电荷共轭不守恒与时间反演不守恒。这篇文章奠定了以后讨论ß衰变中三种不守恒现象的 基础。...

因此工作在最前沿的物理学家本来就有使用预印本的习惯,而Ginsparg工作的真正意义是把它们集中地放到互联网上,使每个物理学家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 本来是私人之间流传,只有小圈子精英物理学家才能读到的预印本。而有了arXiv之后,每个物理学家,特别是来自“第三世界”物理学家在获取最重要科研动 态的方面,不再那么落后了,时差几乎不存在了,而从前这个时间差至少是一年,许多最重要的工作已经被别人做完了,你才知道一年前的进展。

从这个角度arXiv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全世界的物理学研究“一体化”了,不论你是在英国剑桥、波兰克拉考或印度加尔各答,你都将有机会第一时间知道物 理学领域最新的进展。而最近物理学在超弦、超导等热门领域的巨大进展,无不与arXiv联系在一起。Ginsparg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麦克阿瑟 奖。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看出来Ginsparg的工作可以说是在无意识中就改变了物理学家交流的方式,并一举获得成功。当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预印本文库也逐渐开始碰到新问题,抛开版权等问题不说,我们主要讨论预印本文库的“质量控制”问题。

在arXiv的诞生之初,“质量控制”并不是问题,因为它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全部是一流的高能物理学家。预印本的上传、批准等全部是自动完成的。甚至它的读 者也全部是高能物理学家或未来的高能物理学家。但随着arXiv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可以使用互联网的普通用户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也在逐渐改变。但 arXiv的调整仍然不是很大,如果你有一个合法的所属科研单位(通过Email地址判断)即可。即arXiv不是一个向大众完全开放的社区,如果你要发 言,必须证明你是来自学术科研机构的,需要有个.edu后缀Email地址做为注册地址。其他则依然照旧,自动提交,自动批准,没有人去审核提交文章的质 量和相关度。这种“无为而治”的方法还是颇为成功的,虽然存在少数垃圾文章,但我们极少碰到。
  只到2004年1月,随着越来越多的预印本被提交,arXiv才逐步引入审核机制,要求不活跃的研究者在提交预印本时需得到该领域活跃研究者的认可。 arXiv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预印本文库对该领域科学家的可用性,保证文章的相关度和基本的质量。arXiv从诞生之日起,其定位就是为职业科学 工作者服务的,因此arXiv“封杀业余研究者”也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附预印本说明:
   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而出于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与刊物发表的文章以及网页发布的文章比,预印本具有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争鸣、可靠性高的特点。

2014年5月1日星期四

全方位比较深圳香港和东莞 转载

全方位比较深圳香港和东莞 转载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缉宪

    从政府到民间都明白,一国两制是把双刃剑:以自己的‘五十年不变’应珠三角以至全中国的巨变,一定有利有弊。利就是从内地经济增长的到好处(如与内地贸易上的种种优势以及自由行所带来的经济刺激)的同时,避开了内地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严重的污染与大量的贪污腐败)。
香港夜景香港夜景
近二十年来,我们看到很多文章,或者比较上海与香港,或者比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其实上海与香港,长三角与珠三角,无论从面积、人口、经济总量这三个基本的尺度,都不好直接对比。
  上海人口2500万,香港760万,仅为上海的三分之一,面积上海是6787平方公里,香港是1102平方公里,更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长三角 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户籍),包含了上海这个核心大都市;而珠三角,通常都不会包含香港和澳门,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人 口4283万人。“大珠三角”若指珠三角加香港和澳门,则面积约为25500平方公里,为长三角的26%,常住总人口5616万,为长三角的75%。
  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也不过相当于长三角的一半多一点。于是这些比较如果不是从人均值去比,则似乎在比较两个经济当量相差一倍、面积差三倍的两个区域,再加上还有两个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凭空又多了一层不可比性。
  于是我想到,是不是可以‘剔除’一个不可比尺度,用香港+深圳+东莞(以下简称港深莞)比较上海?按照这个想法找资料,构造了下表:
表:上海与港深莞的几个基本数据比较(多为2012年数据)









人口 面积 (km2 人口密度 km2 建成区面积 (km2) 建成区占总面积比 GDP (PPP国际元) 人均GDP (国际元)

(万人)
香港 718.4 1104 6544 265 24% 4048.92 55383
深圳 1054.74 1953 5201 842 43% 2400.19 26847
东莞 822.02 2465 3335 854 35% 1076.14 13380








港深莞 2595.16 5522 4700 1961 36% 7525.25 28997
上海 2380.43 6219 3775 3034 45% 4768.39 20313
港深莞/上海 109% 81% 125% 65% 80% 158% 143%
如该表最下面一行显示,港深莞作为一个地域单元与上海比较,在人口和面积这两个基本规模当量上的差别都在±10%以内。差别较大些的,是人口密度、建成区密度;差别更大的是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和人均GDP。
  表上没有显示、但实际上最大的差别,在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上海是一个直辖市,而港深莞是一个行政特区加一个经济特区兼计划单列市再加一个普通 城市。那就让我们对照比较一下,在几乎同样的空间和非常接近的总人口的规模上,行政和经济体制的差别给这两个大都市区带来了哪些不同的后果吧,因为这正是 我想看到的。由于本人更了解珠三角和香港,全文的重点也就主要是针对香港和珠三角出现的问题做些粗浅的分析。
以上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示意图来自香港特区政府网站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示意图 图片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网站
经济发展结构和空间展开
  不言而喻,三个城市当然与一个城市不同。不过,从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看港深莞,其实有着很强的整体性。1979年以前不存在深圳经济特区。深 圳东莞都是“广大农村”的一部分。深圳特区选择紧邻香港设立,目的就是利用香港的经济发展动力。不用说世行举出的非洲某些经济特区的失败,就拿几乎同时成 立的汕头经济特区与深圳比,临近香港带来的优势或者说市场基础,肯定是深圳成功的主因之一。
  外资内资齐聚深圳,就是因为从市场角度,充分利用香港的外联优势和深圳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以及特区政策,是一个必然。198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新界的制造业迅速转移到了深圳。
  在没有任何政府的干预和“规划”下,香港产业结构急剧和自动地转变为服务业为主。当时在新界建立起的新市镇,比如屯门和天水围,由于工业北上深 圳甚至东莞,大大偏离了原来职位-居住平衡在内部实现的设想,出现了居住远郊区公屋区的蓝领工人不得不到九龙甚至港岛寻找工作机会。
  当深圳1990年代后期迅速崛起,成为广东第二大经济重镇后,其特区内租金和劳动力成本也跟着上涨,特区外和东莞便成了产业转移的地点。从政策/体制边界上看,那时的港深莞有一个香港——深圳特区——特区外及东莞的空间格局。
  与港深相比,东莞没有任何‘政策优势’,于是提出一种非常简单的招商‘战略’:深圳给什么条件,我们都更多优惠一点。由于这种优惠的诱惑只能对成本敏感企业奏效,而不可能吸引依赖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本的企业,深莞的产业差异是明显的。
  东莞自1978年开始,由乡、村、生产队、村民个人划出地块盖厂房,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503个工业区,到2013年仍有14413家企业 (参见《从工业区到园区》)。它们占地多数小于300亩,一半以上新建于1990-1999年间,之后逐步减少。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电子、五金、塑胶, 映出1970年代香港工业的影子。
  这些工业区的分布与深圳北部特区外的情况一样,是沿着高速公路网在展开而散开的。当年“三来一补”带来的出口退税以及“三减两免”(两年免税三 年减半)的政策,加上外来劳工进入东莞并没有任何限制,成就了这个满地是靠廉价劳力+廉价地租+吃中央出口退税政策的企业的‘世界工厂’。
  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东莞外来劳工最多的时候(2007年)到底有多少,但“外来人口不少于800万,其中至少有400多万居住在旧村、旧厂”(东 莞市长李毓全语),而这些企业主要是港资背景。它们在2008年大幅度撤离(包括倒闭和转移)也是不争事实。34年东莞GDP增长820倍,是官方的统 计。
  在香港工业北移并在珠三角、特别是在东莞和深圳(后来主要是二线外地区)持续扩张的同时,由于香港政府长期采取所谓‘积极不干预政策’,包括从 不对高科技采取政府大力投资推动的做法,导致香港制造业跌到不到GDP总量的3%,成为一个纯服务中心,包括金融、物流、保险、及各种生产和供应链上的其 他服务,统称‘producerservices’(生产者服务业或者厂商服务业)。
  九七回归,从各个方面都给了香港更名正言顺的条件,不仅继续投资扩张在珠三角,主要是对深圳东莞和惠州的出口加工业,更利用香港的国际都市环境,为这些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
  夹在东莞与香港之间的深圳,恰如其分地利用着东莞没有的经济自由度和香港没有的政府主导力,有力地集中了全国的人才,确立了自己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路径以及同时面向内地和国际的产品定位。
  然而,大概有两个重要方面是深圳始料不及的。一个是迅速膨胀的人口,它造成了全世界都没见过的城市化速度。第二个是崛起之后疯了一阵就陷入长期萎靡不振的金融业。虽然后者与上海甚至北京在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关,但更有理由认为,邻居香港对这两者的形成都至关重要。
  香港是一个严格控制内地人口移民的城市,而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移民城市。对不少非‘北上广’但有外闯心的人,到不了香港或国外而到深圳,也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留在北京或者上海都容易些。至于金融方面,深圳发展股票市场与金融中心的初衷,应该是希望利用香港这个世界排名前茅的国际金融中心。
  然而,几十年下来的事实告诉我们,深圳对于香港金融界而言,除了是一个人民币进出的重要渠道,其余业务几乎不相干。成为金融中心,城市本身的成 熟恐怕是一个宏观基础,因为成熟的城市是有成熟的法制环境和公开自由的信息环境的必要条件,虽然不必然条件。因此,可以说,成熟的城市是金融企业生根发芽 的土壤。前海金融区的出现,是深圳走向成熟,还是港深金融服务业走向一个中心,我们后面再谈。
  谈完东莞深圳,我们分析一下香港。中国改革开发初期,香港尚未回归。人们熟知,恰恰是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上半段,是香港资本和企业大举北上,促成深圳一致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时期。
  但是,也许由于大家的注意力放在了香港回归本身的意义和香港对珠三角的作用,比较少的人提及,这二十年也是香港从工业社会转型到后工业社会的阶段。
  除了前面提到制造业大幅度萎缩,1998年投入运行的赤腊角国际机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青马大桥等也成了过去30年间唯一的一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这部分建设所服务的对象,也恰恰是后现代社会的主业:高端服务业(金融、服务贸易、空运物流为主)和旅游。
  那么,1997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这十七年,又发生了什么呢?首先,随着制造业几乎消失,香港真的成为了不少人所说的‘地产霸权’和‘金融 霸权’的城市,因为除了地产与金融资本以外,其他产业内的大企业,已极少以香港本土为主要市场,而是把生产线和销售网都移入了内地。
  同时,政府的收入也越来越依赖卖地、地租(所谓差饷)以及金融业的各种税收。从市民生活的层面,地价最终都会转嫁的百姓身上(比如在超市买东西,所以物品的价格内都含有了相当高的租金,包括政府的地租与物业费,这就是为什么香港是个收隐形销售税的地方)。
  除了金融与地产,还有就是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如酒店、餐饮、零售、跨境客运等)随着自由行带来的消费而受益和增长外,其他的行业或者在萎缩,或 者在转型(如国际物流业)。即便是地产金融两业中的巨头,比如李氏家族的长实和黄以及英资的汇丰银行,也把更多的资金投到大陆或者欧美。
  这造成了很多隐性的社会问题,比如,香港社会上近年一直有一个说法,说年轻人觉得自己没有晋升机会。其实,当社会上大机构大企业很少,社会组织出现了扁平化,就会少了纵向的阶层。如果要想得到晋升机会,大概需要到香港以外的地方打拼,或者成功将小企业做大。但究竟又有多少85后90后的港人愿意或者能够这样做呢?
  第二,从政府到民间都明白,一国两制是把双刃剑:以自己的‘五十年不变’应珠三角以至全中国的巨变,一定有利有弊。利就是从内地经济增长的到好 处(如与内地贸易上的种种优势以及自由行所带来的经济刺激)的同时,避开了内地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严重的污染与大量的贪污腐败)。
  弊就是香港经济对内地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逐渐地偏离了原来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桥梁和门户的作用。但这个坚持积极不干预原则的小政府以“不 变”为由,没有积极对任何宏观政策作出有效的调整。举个例子:美元挂钩的港币从未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大升值后,让港币这个美元等价物对人民币从1:1.2 跌到了1:0.8,让靠大陆产品生活的中下阶层港人深深感到通胀压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1990年代以来的香港与内地经济的关联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与美国的关联程度,与美元挂钩的理据已经很难成立。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卸任不久,就坦诚地表示挂钩美元做法需要改变,需与时俱进,考虑与一揽子货币挂钩。
  但我们不仅没有看到当时那届政府曾经与任总一起阻击金融大鳄的曾荫权特首有任何动作,本届政府也似乎没有什么胆量做调整。港币和与自己关系不密切经济的货币挂钩,不仅放弃了用货币调控经济的作用,更扭曲了货币本身该反映的一些信息。
  比如,过去10年新加坡元兑美元升值30%(根据同济大学方圆的分析),是造成近年来新加坡名义GDP总量大幅超过香港名义GDP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全世界和不少香港人自己都误以为本港经济非常不济。
  ‘不变’香港的另一个不变,是以现有的市中心为单中心的发展迟迟没有变。制造业北移一方面早就了深圳与东莞的工业化与繁荣,同时造成了原来新界一批新市镇(内地叫卫星城,有点像今天的一些新区)的失败。
  原来设计为工作岗位与居住区一体(即所谓职住平衡)的新市镇突然一夜之间发现,工厂区的工厂都不见了。于是,迁入的居民,主要是蓝领工人及其家庭,不得不回到市区的九龙甚至香港去找工作。
  而那些可以找到的工作又与自己原来的技能不符,造成低收入兼高通[微博]勤费用与通勤时间。新界西北部的屯门、元朗、天水围于是就成了‘悲情城市’,问题特别多的是一些从大陆娶了新娘生了娃,而妻子又因为语言障碍找不到工作的家庭。
  与此同时,已经成熟的后现代城市意味着再建设新市镇风险大,而剩下的核心产业——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公司之间需要极高的面对面沟通机会和步行可 达性。因此,作为大市场中的小政府,继续提高现有市中心全面的可达性(市内、城际、国际),显然是相对向北向新界扩张更合理的选择。
  如果考虑填海,可以绕过很多收地上的麻烦并取得很高的回报。于是,继续以维多利亚港为核心的发展成为必然。这一点不仅可以由大面积在西九龙填海 证实,在香港2030长远规划研究可以看到,也可以在最新的关于重新考虑在大屿山与港岛西之间构造人工岛的远景规划探讨中体会(见图)。
大屿山人工岛位置图(图片来源:香港《晴报》)大屿山人工岛位置图(图片来源:香港《晴报》)
在深圳做了几十年城市规划的王富海博士说得很形象:“香港的脸是向南的,深圳的脸也是向南的,结果就是香港的后脑勺对着深圳的脸”。是的,香港脸向南,其实是向着国际,深圳向南,是依托香港,不过,作为普通广东城市的东莞,则不得不把脸转来转去,一会儿对着深圳和香港,一会儿对着广州。
  现在,深圳开建了一个前海金融区,更进一步地把脸凑上来。我们还看到,随着越来越多港人在淘宝上购物,顺丰[微博]等物流公司已经杀到,进驻了天水围,把原来服务北上集装箱的空箱堆场改造成了向九龙和港岛方向的配送中心。香港金融业到底有没有兴趣回过头来跟深圳在前海结缘?我的初步回答是既肯定又否定。
  肯定的是,有两类港企极有兴趣进驻前海。一类是那些尚未建立但需要在中国境内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另一类是已经在珠三角特别是深圳的港资金融保 险业的企业。前者会考虑到这是内地最开放的政策空间,而前者和后者都会考虑到这是税率最低的地点。否定的是,以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城市环境,真正的国际市场 业务应该不会从香港迁过来。
  至于所谓金融业中的支持系统,比如银行的一些后勤业务,可以离开香港的已经离开(比如汇丰银行2000年后已经先后在广州和上海设立了后勤服务 中心)。比较可能的效果应该是前海的新政策空间可以大大提高深圳金融中心的服务面、水平和地位,也可能加强港深的金融业互动,但对香港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 响。
  如果更宏观地看,香港与内地在贸易金融和信息管制的体制与政策越接近对香港真正融入中国经济、稳定香港社会制度都越有利,因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肯定香港现行制度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既不可能顺利,也不可能快。这点上,邓小平定下50年为期,确实有远见。
  比比上海的情况。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5年间的巨变绝不亚于任何中国大城市。站在香港看上海,最大的变化有三。第一,浦东的出现,第 二,产业贸易金融全面升级,第三,晋身为世界2000万以上人口的顶级都市圈(从规模上,还有东京、墨西哥城、北京、可能还有孟买)。
  与港深莞不同,这些变化都是发生在同一个行政单元内,在一个强势的政府管理下。这意味着很多与港深莞不同的地方。首先,对很多问题的处理,是 ‘内部’的。比如人口问题。上海户籍是一个及其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涉及很多不同背景不同时期移民入上海的人,以及在沪工作但无上海户籍的人及他们家庭 的种种利益差异。
  而如何处理这类事宜都牵扯到政府财政预算分配,即纳税人的钱如何用的大事。这事同样存在于港深莞,但情形很不同:上海财政目前一年大概上缴一半左右的税给中央政府(不计入代收的海关税项),剩下作为下一年预算在上海市全境投入;而港深莞则只有深莞上缴国税,但香港则是“50年不变”不交税!
  由于该三个城市财政上相互独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港深莞三市在进一步投入上,呈现越富的区域就越有更多资源投入(假设大家都是采取长期有盈余的财政制度,且政府财政收入与GDP成正比)。
  其次,在空间上不会形成各谋其利的规划。1992年浦东新区的出现,某种形式上有点像香港隔河冒起来一个深圳特区:1430平方公里的农村(深 圳是2020平方公里),突然成为了“副省级市辖区”的行政级别(大多数港人都不会明白这种级别背后的‘行政资本’的重要性),之后有逐步加冕了‘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的头衔,成为中国另一个最‘特’的空间。
  国家在浦东开发初期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不仅建立了中国国内外资大企业最集中、创新水平最高的张江高科(6.59, 0.07, 1.07%)技园区,还“允许外资在浦东新区投资第三产业,发展金融、零售业(在当时的中国其它地区,政策禁止外资从事金融和零售贸易)、允许外商设立外资银行、允许外资机构从事仓储贸易、鼓励外商签订土地合同、优化对财政收入的利用等。
  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在浦东新区投资落户,政府还颁布了减免税赋的措施。”“在随后的几年内,政府又追加了在行政审批、股票债券、进出口审计等方 面的优惠措施,使得浦东新区享有的部分优惠政策甚至超过深圳”(引自《海外学者论浦东开发开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76页)。
  然而,浦东与深圳对于上海和香港而言,非常不同。在于这些政策环境是比原来的市中心浦西开放,而深圳对于香港这个”市中心“而言并没有更开放的优势,特别是最核心的金融及国际贸易方面。
  另外,当上海确定发展浦东,并希望尽快挖掘那里的巨大潜力后,可以用市政府的手段,比如取消过江桥隧收费的措施,来不断加强和整合浦江两岸的经 济关系,而深圳与香港之间的互利共赢则说得多,做得少,做得慢,不仅因为是两个城市,更因为一国两制下,基本理念、思维方式、政府角色、利益范围等都不 同,不可能以一体化的心态和形态面对未来。
城市景观跑到了深圳一侧 
 
城市景观跑到了深圳一侧
不过,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一道关(港深之间)二道闸(原来的深圳特区与非特区之间)形成了多中心和空间发展的起伏错落。今天深圳河两侧与35年前正好相反——城市景观跑到了深圳一侧,而香港的郊野公园成了深圳人登山郊游的好去处。

 

中国式假离婚的8个动机:买房、逃债、生二胎

中国式假离婚的8个动机:买房、逃债、生二胎

九个头条 2014/04/28 11:37
假离婚近来频频上演。所谓假离婚并不是暗黑版的过家家,而是在法律上生效的。夫妻间既然要解除婚姻关系,就要走完既有法律程序,包括家庭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相关内容。假离婚的人们又有什么中国式动机?
一、为子女上学假离婚
为了能让孩子能进入心仪的读书,托关系、走后门都不一定成功,有可能离了婚就能如愿以偿。
2013年6月,有媒体报道南京主城6区有150多对夫妻离婚,其中以30多岁的夫妻居多,不少都是为了孩子上学而办了假离婚。
按照户口划分学区,孩子应当进入当地A地小学,但是家长想让孩子到B地小学名校就读,通过假离婚,孩子可跟着户口在B地的一方家长落户到单位户口,或者再通过假结婚挂靠其他人的户口。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北京,在国内其他一些大城市,同样存在着为规避这一所得税条款而突击离婚的现象。
二、为买多套房假离婚
为了规避二套乃至多套房贷、限购令等政策,中国式假离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2013年来楼市的持续火爆,总让那种已经有房产或者被限购的家庭蠢蠢欲动,欲罢不能,而房产中介鼓动其通过假离婚来避开限购,“前脚离婚,后脚买房,拿到贷款就复婚”,在他们看来充满挑战与诱惑。
近几年房贷政策收紧,二套房认定以家庭为单位。许多人为买房而假离婚。一则号称“离婚就省60万”的《买房策略》在网上一阵疯传,房子面前,婚姻俯身屈就。
三、为卖房避税假离婚
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2013年前三季度离婚登记数量达39075对,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数量,与2012年前三季度相比暴增了四成。2013年离婚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国五条”中20%个税征收政策不无关系。
2013 年2月,“国五条”政策出台,其中规定按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随后北京市出台的“国五条”执行细则中,进一步明确仅对个人转让自用 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免征个人所得税。受这一政策影响,很多拥有二套房的家庭选择通过离婚的方式逃避高额税负。
四、为拆迁补偿假离婚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也让各地基层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呈增加之势。
那些头发花白、年逾古稀的老人手捧着刚补办的结婚证去民政部门办离婚手续的现象让人见怪不怪。而办离婚的目的完全是因为拆迁,既然年龄大的老夫妻已经找不到结婚证,还要先去补办结婚证也要赶一次离婚的时髦。
原因很简单,“假离婚”的猫腻皆因拆迁,借假离婚为的是在政府拆迁后,能获得拆迁安置房的补偿面积,在拆迁补偿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如能多分一套房,一套房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
五、为骗生育指标假离婚
2010 年,佛山一对夫妻为了生二胎,先办假离婚,妻子又与前夫舅舅结婚,然后再与前夫背地里产子,可谓煞费苦心。 通过假离婚,找一个信任的未婚或未生育亲友,让妻子假结婚后取得准生证。生下来之后,他们再离婚,然后夫妻俩重新领证复婚。这当然是非常艰难的选择。毕竟 原本是“假离婚”到后来“假戏真做”的案例举不胜举。
法律是神圣的,婚姻亦非儿戏。假离婚,婚姻在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下,已毫无意义。
六、为逃避债务假离婚
双方协议离婚,将财产全部给对方,即债务人通过行政手段假离婚分割财产、逃避债务。
一 般情况都是男方以照顾女方和小孩为由,将财产全部或者多数分给女方或子女,并在离婚“协议”上写明债务由男方负担,由于财产已分割,形成财产所有权发生转 移的法律事实,因此分给女方或子女的财产,理所当然受法律保护。法院在审理或执行这类案件时,不能将财产抵偿债务,债务应由男方一人偿还。
还有观点认为,债务人通过假离婚分割财产的手段逃避债务、规避法律的行为,属《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的无效民事行为范畴。
七、为骗取低保假离婚
利用离婚手续简便之机,迅速办理离婚后领取“低保”也一度已经成为一条捷径。
以 某三线城市的三口之家为例,一方是下岗职工,另一方月收入1000元,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了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水平,因此不能领取“低保”。但夫妻二人离 婚之后,如果没有收入的一方要求抚养孩子,另一方不付或者仅付少量生活费用,那么抚养孩子的一方就可按照人均290元的标准向有关部门申请两个人的“低 保”。
由于符合“低保”条件,还可以领取粮油帮困补贴、医疗救助,申请廉租房,孩子上学还可以申请减免学杂费……
八、为移民假离婚
移民的一条便捷的路径是与外国人结婚。如果已婚,就只好先办理离婚。
2004年,温州便有一对有移民梦的夫妇办理离婚后,然后找中介介绍洋老公和洋老婆。不过,他们的计划也就走到这里而已,接下来移民梦便破碎了。介绍人出国了,洋老公和洋老婆也失踪了。出了三四万元的飞机票和食宿费用,每人还给介绍人付了七八万元。

1997年,一位Stanford 研究生试图将自己的搜索引擎BackRub 以160万美元卖出去,被拒后,它发展成了今天的Google

1997年,一位Stanford 研究生试图将自己的搜索引擎BackRub 以160万美元卖出去,被拒后,它发展成了今天的Google




Steven Levy 关于 Google 的新书 《In the Plex》中,有不少关于 Google 的细节,其中有段说:Larry Page 在 97 年差点以 160 万美元卖掉 Google 前身 BackRub。
BackRub 的想法来自 Page 的一个梦,梦里,他获知了一种新的将互联网信息有效组织起来的方式,然后他依据这个梦,做出了搜索引擎 BackRub,当时他还是 Stanford 的研究生,时间是 1996 年。
一年之后,Page 开始意识到 BackRub 是款应用面广、可以盈利的产品。于是在 97 年一月,Page 开始尝试以 160 万美元,将 BackRub 卖给一家名为 Excite 的门户网站。
在给 Excite 大股东的 Vinod Khosla 的信中,Page 表示 BackRub 可以让 Excite 流量上涨 10%,广告营收一年可以达到 4700 万美元。
同时,他还说自己可以在夏天开学之前,先在 Excite 工作七个月。至于这 160 万,Page 是这么安排的:自己拿 60 万美金现金和价值 70 万美金的股票,其他的 30 万美金给 Stanford。至于 Brin 那份,Page 在信中并未提到。
Khosla 自然会砍价,他表示 75 万美元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之后,Page 又同 Khosla 及 Excite CEO George Bell 碰了面,Bell 说:BackRub 高效的有点过了,顾客来了,得到结果,很快就会离开。因此,他认为 BackRub 会对 Excite 的广告业务不利,他希望自家的搜索引擎,只有竞争对手 80% 好用就好。
再后来,Google 就成了今天这样子。

你会休息吗 揭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你会休息吗 揭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导读: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的名字听起来有多轻松,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种错误。抛弃它们,来一场休息革命!
你会休息吗 揭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你会休息吗 揭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7:30:起床。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上5:22―7:21 分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种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在7:21之后起床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打开台灯。“一醒来,就将灯打开,这样将会重新调整体内的生物钟,调整睡眠和醒来模式。”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说。
  喝一杯水。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补充晚上的缺水状态。
  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在早饭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齿的腐蚀,因为刷牙之后,可以在牙齿外面涂上一层含氟的保护层。要么,就等早饭之后半小时再刷牙。”英国牙齿协会健康和安全研究人员戈登·沃特金斯说。

8:00―8:30:吃早饭。“早饭必须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师凯文·威尔伦说。早饭可以吃燕麦粥等,这类食物具有较低的血糖指数。
  8:30―9:00:避免运动。来自布鲁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步行上班。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
  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纽约睡眠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每天醒来的一两个小时内头脑最清醒。
  10:30:让眼睛离开屏幕休息一下。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
  11:00:吃点水果。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13:00:在面包上加一些豆类蔬菜。你需要一顿可口的午餐,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烘烤的豆类食品富含纤维素,番茄酱可以当作是蔬菜的一部分。”维伦博士说。
  1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雅典的一所大学研究发现,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间喝些酸牛奶,有利于心脏健康。
  17:00―19:00:锻炼身体。根据体内的生物钟,这个时间是运动的最佳时间,舍菲尔德大学运动学医生瑞沃·尼克说。
  19:30:晚餐少吃点。晚饭吃太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晚饭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质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21:45:看会电视。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这会影响睡眠质量。
  23:00:洗个热水澡。“体温的适当降低有助于放松和睡眠。”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吉姆·霍恩教授说。
  23:30:上床睡觉。如果你早上7点30起床,现在入睡可以保证你享受8小时充足的睡眠。

任何试图更改生物钟的行为,都将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后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一、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二、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三、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五、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六、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记住身体健康作息时间表,安排好你的生活,让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你根本不会休息
  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累?
  为什么你花了好几万去岛国度假并没有增加生活的热情?
  都说要去KTV,去夜店,去游乐园就能忘掉不快,更带劲地开始新的一天,但是尽兴归来心里只剩空虚?
  我们真的明白休息的含义吗?我们休息对了吗?
  你理解的休息是什么?一个饱觉?一阵疯玩?到KTV释放饭后的一串饱嗝?
  休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恢复疲劳,放松神经,当你重新投入工作与学习的时候觉得又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的名字听起来有多轻松,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种错误。抛弃它们,来一场休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