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这都是 病,得治


这都是 病,得治

【导语】过去几周的新闻,大抵都与 生病和治病有关。有人生病无钱可治,有 人期待治病不用花钱,有人满大街的寻找 精神病,有人的言论被公众斥为“神经 病”。

生病就要治病,治病就要找准病灶。

●不给国家添负担的中国病人

保定市清苑县村民郑艳良患上怪病, 医生表示目前尚无法医治,而他也没钱去 医院做手术截肢。于是一场中国苦难底层 的生活“奇迹”诞生了:他凭着一把钢 锯、一把小水果刀、一个裹着毛巾的痒痒 挠,为自己完成了一次截肢手术。

这样的“奇迹”并不少见,江苏淮安 终末期肾衰患者胡颂文自制血透机透析 13年,浙江台州一对老夫妻自制呼吸机 为儿续命,重庆农妇吴远碧用菜刀剖开了 自己的肚子,放出腹部积水自医。

关公刮骨尚有华佗在旁,这也难怪郑 艳良的“锯腿疗疾”引来诸多质疑,@烧伤 超人阿宝就曾表示:作为医生不能接受其 真实性。并推测患者有严重肢体血运障 碍,在疼痛剧烈、肢体有坏死的情况下, 去某医院做了截肢手术。

真锯腿还是博同情?眼看又要引发一 次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危机,清苑县委宣传 部负责人向媒体证实了这是事实。既 然“自锯事件”为真,新型农村医疗救助 存在的问题也被抛上台面。郑艳良的悲剧 折射出当下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 制度的不足。

《新京报》社论指出:中国的医保覆 盖面正逐年扩大,不过仍有许多人未获得 医疗保障。在医保之外,许多地方建立了 医疗救助制度,但该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 乐观。由于政府财政的投入不足,许多农 村地区,医疗救助有名无实。目前的医疗 救助程序繁琐且不规范,这就增大了弱势 群体获得医疗救助的困难。

经过媒体的报道,曾经买好丧服“只 能等死”的郑艳良获得了十万元救助,有 关部门的各种关怀也纷至沓来,许多村民 感叹他的遭遇是“冰火两重天”。令人担 忧的是,一旦当共众对此类新闻“审美疲 劳”,媒体也不再给予大量关注,制度未 完善之前,角落里的“郑艳良”们该怎么 办?

●俄罗斯都免费医疗了,中国要跟进 吗?

“锯腿疗疾”事件发生后,有网友瞬 即吐槽:“郑艳良何不移民俄罗斯?”

“显然,对俄罗斯免费医疗唱赞歌的 人们是在借俄罗斯杯酒浇自己心中块垒 ———看病难、看病贵,以及这背后存在着 的医疗投入不足,以及更严重的分配不公 都时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南方都市 报》的评论文章《免费医疗的价值观之 争》这样精准地总结国人在听到“俄罗斯 将要实现免费医疗”时的复杂心情。

免费医疗让中国人看着不是滋味,但 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也曾实行免费 医疗,只不过,网友“黄章晋ster”指 出,当时“医院只能开四环素、链霉素、 青霉素,开一片阿司匹林还要走后门批条 子”。

微信公众账号@滤镜菲林认为:免费 医疗表面上获得了“公平”的前缀,事实 上它将摧毁整个医疗资源。首先是极大的 浪费,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把人类的经济 活动通俗地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花自己的 钱为自己办事,第二类是花自己的钱为别 人办事,第三类是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 事,第四类是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其 中第三类和第四类效率最低,免费医疗恰 恰是一种典型的“花别人(政府)的钱为 自己办事”的行为,怎么会没有浪费?而 羊毛出在羊身上,浪费的资源也将由纳税 人承担。

其次,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商品的属性 将被取消,这会导致医务人员工作热情的 迅速衰减,供给迅速下降。对医疗机构来 说,这是“花别人(政府)的钱为别人 (病人)办事”,又怎么会有效率?网 友“拖尼熊”就笑称:“免费医疗,五点医 生全走了留个实习的,死床上都出蛆了都 未必推走。”

而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这又将演变 成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教 授描绘的景象:在英国搞免费医疗的结果 是排队,你是部长首相也得排队。要在中 国搞免费医疗,结果就是没关系没钱的人 排队,排十几年的队,而有关系或者有权 力的人就不排队。也就是说如果在中国搞 免费医疗,那么肯定是弱势群体看不上 病,想花钱都看不上。”

许多看似帮助穷人的政策,最后都会 损害穷人的利益。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龚 小夏为在亲历“奥巴马医改”之后就写 道:在历史上,以穷人的名义推行的社会 改造政策,经常会有巨额的代价,而最后 的代价往往是由穷人和整个社会付出的。

有网友笑称,在乌托邦似的愿景面 前,要牢牢记住这四条定理:1、天下没 有免费的午餐;2、世上没有永动机; 3、羊毛出在羊身上;4、人人都是利己 主义者。

●要找精神病,先治“行政病”

郑州市卫生局向社区摊派精神病指 标,要在1000个人中至少找到2个重性 精神病。这个任务被纳入考评,完不成会 面临上级的督导。

郑州市卫生局回复称,他们的做法有 据可依,这依据就是国家卫计委文件。结 果,国家卫计委也说话了,称郑州“摊派 精神病人指标”做法不科学。

南都社论认为:卫生系统搜寻到重度 精神疾病患者之后,将为其提供免费的治 疗,并给予家人相应的知识培训。这些恰 恰属于政府的责任范畴,不应存在非议之 处。

问题出在“指标考核”的做法,《新 京报》直言:类似的量化指标,在官方的 工作中并不少见,罚款指标、破案指标、 计生指标、捐助指标、死人火化指标,而 这往往又导致各种乱执法乱违法,死人火 化指标催生出了“尸体倒卖”,破案指标 间接导致冤假错案,精神病指标又形成了 为人诟病的“被精神病”现象。

网友对于这场寻找精神病人的行动, 担忧也主要在于“被精神病”的风险。 《京华时报》就指出:在郑州,按照2‰ 的标准,许多社区根本完不成筛查任务。 为了凑人数过关,一些医务人员不惜将没 病的查成有病,将轻度的说成是重度的。 为了完成“精神病指标”,竟然硬生生逼 出了“被精神病”的悖谬结果,这必然给 公民权益带来伤害。

“被精神病”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陌生 的词语,以前各地都有思维正常的人被精 神病院强制收治的报道。此次有医生表 示,即便完不成指标摊派,也不可能“把 没病的写成有病的”。

这一声音的出现,在南都社论看来, 也许既表明了医学专业主义群体本身所能 够作出的“底线抵抗”,但同时,南都社 论也指出记者的采访只是单个点情况的展 示,我们很难确信每一个医生都可能恪守 上述专业主义的边界。

本应该搭建精神疾病的信息汇集平 台,引入专业的NGO组织与政府一道搜集 相关的患者数据。但郑州量化指标寻找精 神病人的做法,某种程度上异化成了凑人 数的统计游戏。《新京报》认为:要想统 计出科学合理的数据为工作做参考,类似 摊派精神病指标式的“行政病”该先治。

●不炒菜不玩微信就能拯救北京了?

北京交通委发布消息:司机开车发微 信刷微博是拥堵原因之一;北京外事办主 任:市民烹饪对pm2.5贡献不小。

不出意料,这种挑战大众常识的言论 立刻引来了网民的讽刺和批评。有人说做 饭应该摇号,有人说单双号要限烹,还有 人直接发问:到底是因为高速拥堵了司机 才刷微博刷微信,还是司机在高速路上开 得好好的都不约而同下车刷微博发微信 呢?到底是机动车、燃煤和工业扬尘对空 气的污染大,还是炒个菜就把北京空气给 弄脏了呢?

官员成了雷人雷语的重灾区,频频的 雷语后是冷血的面孔,几乎每一句雷语都 跌破常识,让公众感到寒心。

作为知识精英的专家和教授也面临着 同样的困境。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一直是以“民意 的敌人”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对一些 案件的非主流发言,使她被冠以“著名犯 罪漂白专家”。对药家鑫案,她曾发 出“激情杀人”的观点,在一期电视节目 中她认为:有些人他天生就是要犯罪的。

近日,她也开始反思自己“你有话语 权,你没有说出大家的想法,你只说了你 自己的想法”。事实上,早在对药家鑫案 发出“激情杀人”的观点后不久,李玫瑾 就曾反思“可研究的东西不等于可宣 传”。

南都评论认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在知 识精英与大众之间不乏误解,强调民众理 性、尊重知识的同时,知识精英也应走出 书斋,倾听民声。毕竟,知识精英拥有的 不仅是知识。

这样的解决之道也同样适用于官员和 民众,强调民众理性、冷静的同时,官员 也应该走出办公室,多倾听民意,而不是 一味地挑战常识,让民众寒心。

(凤凰新闻客户端编辑 王月兵)

商讯: 热:5000万单身会员在线相

相关新闻

[话说]第十五期:内什么

[话说]清华大学杨教授,网友喊你 去洗衣

[话说]癌症面前人人也不平等

跟帖

凤凰网湖北省网友: 中国也不知道怎么,正常人都抓去 精神病院了,而真正的精神病都跑 出来当了砖家。更怪的是执政者还 听砖家那一套。免费医疗好不是不 好这还用得着争议吗,请间那些说 免费医疗会让老百姓都会没事泡医 院的人,你会为了占便宜去吃免费 的药打免费的针哟?你有病吧?

凤凰网河北省秦皇岛市网友: 扯你妈蛋去吧,不搞免费医疗是怕 夺了你免费看病的利益,让老百姓 自己用钢锯截肢

凤凰网未知IP网友: 什么事在中国准有特色

凤凰网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医得医保,骗人不得了。我个72岁 了,52岁那年胃病严重去做胃镜, 〈沒医保)是五十多元钱。从那起三 年左右就得去做一次胃镜,一次比 一决贵现在太医疗农保了,可做一 次胃镜反而要花300元的钱,这种 医保永远是空城计。

凤凰网内蒙古网友: 小编同志啊~第三类人和第四类人 有区别吗?麻烦你认真点~

查看更多

7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