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潜绩”一把!!!


无意中看到下面主流媒体的一篇文章,很有想法。
改天再写。
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潜绩”一把!!!
 

甘心做“潜绩”必有大作为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16:07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记者 胡君华 特约记者 张能华 吴 旭 李 强
我要评论
字号:【 】【打印
  7年里她没有成果显赫的大奖,也没有一鸣惊人的论文。该所领导对她一直特别“呵护”,因为他们执着地认定一个理──
  甘心做“潜绩”必有大作为
  该研究所在运用奖励“指挥棒”引导人才成长方面,有件事让记者特别感动──
  某中心研究室主任何元智,博士毕业时,被所里作为卫星通信系统方面的急需人才引进。
  然而,7年过去了,她没有一项成果获大奖,也没有一篇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可提前晋级晋职、评任高工,当选国家“863计划”先进个人、全军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她都有了。
  当时,这件事不少人不认可:没有过硬的成果,凭啥这样“呵护”她?没想到,此后的两年时间内,何元智先后拿回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卫星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
  大家这才看到,贡献值、工作量、潜力优势等诸多因素,都是度量人才的标尺。谈及此事,政委李成军感慨地说:“一些人经常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内心深处又喜欢‘速生林’。其实,‘速生林’里永远长不出‘栋梁’。”
  “培养栋梁之材,前提是领导能够‘板凳坐得十年冷’,尔后才是人才‘十年磨一剑’。”李成军认为,科研开发的实践舞台,是培育科技领军人才的最好平台,有的高新尖项目长达10年,成果形成周期更长。如果单纯用奖项作标尺,很多人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大作为。
  记者在该研究所看到,为了“虚”绩“实”用,所党委专门制定了《科研工作绩效评定标准和实施办法》,使贡献大、有潜力、出精品的人,有了成长进步的制度保障。
  某中心研究室副主任何志东,4年7上雪域高原,在海拔4300米处建成了全军海拔最高的战役指挥所,虽然他没有拿大奖,但他立了大功。所里就把他作为特殊人才,两次给他记三等功,报批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现在,他成为所里指挥所系统方面的核心骨干。
   有了方圆,规矩就成导向。该所原所长董尤心告诉记者:“获得国家特等奖的某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军内外300多个单位8000多人参加,但报奖时只能署 15个人名,尽管研究所里有一大批人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没有一人要署名,而是人人要活儿。结果,这些人没署名却走向了更大成功。”
   对此,某中心工程师阮启明的理解是:“虽说十年磨一剑,但十年未必都能磨一剑,有的即使有‘剑’,也可能‘剑在匣中人未识’。作为领导,要想让‘磨剑 人’天天磨剑,就得给他磨剑的力量。”诚如斯言。阮启明博士毕业到该所报到时,对从事的工作是“门外汉”,后来经过所领导和同事的传帮带,5年后他获得了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软件开发骨干。

[转帖]中国荒唐房价用泡沫来形容已不够了

[转帖]中国荒唐房价用泡沫来形容已不够了

陈思进    发表于 2012年05月17日 18:53 阅读(12493) 评论(62) 分类: 财经随笔
举报
    文/陈思进
   
    这几年,对中国房地产是否有泡沫,国内好些专家各执一词,分成了两派。
   什么叫泡沫?泡沫指的是一种商品价格高出了其合理的价位。那么房子的合理价位是什么,该如何计算?对此,就像股票的P/E值一样,国际上有很多计算尺 度,如“收入房价比”,“月收入每平米价格比”,以及“租售比”等等。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来源繁杂,比较难于得出准确的金额,这里就用租售比来衡量房子的 价位吧。
  所谓租售比,就是房价和月租金的比值。比如一栋市值100万的房子,假如月租金为5千的话,那么其租售比就是200。而国际上通用的租售比值为160。也就是说,当租售之比为160时,房价就是合理的,当租售之比高于160的时候,房价则有泡沫的嫌疑了。
  有人忍不住会质疑,为何租售比要定在160这个节点上?这一数据从何而来?
   首先,这是因为欧美房价的上下起伏,在过去的2、300年间与通胀的幅度相似。如上图显示,美国自1890年之后的120年间,扣除了通胀(平均每年 2%)的因素,房价虽然有高有低,但平均价位始终徘徊在100这个点上。也就是一旦除去通胀因素,长期来看房价是不变的。
  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这里有甲乙二君,他们看中了两套一模一样市值100万的房子,假设他们口袋里都有100万。甲君以100万买下了房子,乙君以6250一个月租了下来。
   以欧美每年平均2%的地产税来计算(按当年的房价征收),这儿为计算方便,房租的上升值和地税的上升值正好相抵,都忽略不计。在160个月之后,甲君拥 有的房子升值了,但扣去所付的地产税、房子的维护费、保险费、管理费等等,他实际拥有的依然是100万。而乙君把100万拿去投资理财,他的投资(按欧美 过去100年的保守的理财方式,平均回报一般8%左右)的回报率,正好支付房租。
    因此在租售比160的情况下,甲君和乙君在房子上最后所拥有的财富正好相等。这一例子说明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在房价没有泡沫的时候,其实租房和买房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这也正是为何欧美的大城市,长期以来租房和买房的比例一半一半。
  然而,由于中国目前不用支付地产税,所以160的租售比,可以提高至200。如果还是以市值100万的房子为例的话,假如月租金为5000元,那么从金融角度上来看,房价就不存在泡沫,而一旦房租低于5000元,房价就有泡沫之嫌了。
   但事实上,当今中国房价的租售比,已经普遍超过了200,特别像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租售比平均为500,超出800到1000的也随处可见。最近,我 一个老朋友回国定居,在上海东方曼哈顿租了一套市价800万的公寓楼,每月租金7500,租售比超过了1000!按先前那个甲乙二君实例来看,那在中国租 房简直太合算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专家坚称中国房价 毫无泡沫,我倒同意这个说辞,因为再以泡沫来形容中国的房价,已经不准确。犹如普通的秤最多到达300斤,如果一个人体重超过了600斤的话,在医学上就 不能用fat(胖)来形容,只能用obesity(中文中好像还没有对应的词儿,翻译成“痴肥”吧).
   有泡沫又怎样?国内好些专家说,中国国情不同,我们这儿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即使有泡沫也不会破。这句话,30年多前南美人说过;20多年前香港人说 过、台湾人说过、东南亚人说过,日本人也说过;几年前美国人说过、爱尔兰人说过、俄国人说过、迪拜人也说过……大家往往都真心的坚信,即使其他地方的房价 会跌,可他们那儿的房价只涨不跌,绝对不会跌!
  但遗憾的是,结果都有那么一天,那儿的房价突然掉头向下……
   千万别心存侥幸!每当泡沫来临时,总会有人说这次不一样,我们这儿是不一样的,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区别在于早晚而已。结果,造就 了800年来的一部金融荒唐史。往往是一切保持正常,直到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就像日本刚发生的地震海啸,就在半小时之前还是晴空万里……

(这也是一篇“旧文”了,不过感觉依然“应景”,再次贴上来与大家分享)